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

抗骨質疏鬆從小做起

抗骨質疏鬆從小做起 
 
年輕人聽到骨質疏鬆症一詞,立即覺得事不關己,的確,骨質疏鬆較易出現在四十歲以後,然而,從小補鈣對預防此症有莫大關連,注意平日飲食及日常生活中鈣質的吸收及進行適量負重運動,有助維持骨骼健康。骨質一旦開始流失便很難逆轉,只能盡量保持現狀,所以我們應該未雨綢繆,盡早著重鈣質的吸收,以免後悔莫及。

四十歲起明顯流失普通人的骨質密度三十歲左右達至頂峰,四十歲開始,骨質流失會較明顯。養和醫院營養師柳慧欣說:「更年期間的女士因為體內雌激素下降,亦會加速鈣質的流失,因此女士比男士更容易有骨質疏鬆。」大部分香港人的飲食也缺鈣,每天都喝奶的成年人甚少,尤以男士為甚。「DEXA骨質密度檢查的量度結果:骨質的密度分為三個層次,綠色、黃色和紅色,正常健康骨質處於綠色,一旦跌至紅色區域,即屬於骨質疏鬆病人,基本上無法逆轉,充其量只能維持現狀,以免惡化。」柳慧欣說。

危害骨骼健康行為
長期偏食,例如不喝奶、加鈣豆漿、豆腐等,或習慣偏鹹飲食的人士,鈉質攝取過多亦會影響鈣質的流失。有些青少年愛喝汽水或經常飲用咖啡及茶類的成年人士,當中的咖啡因也容易導致鈣質流失,而吸煙飲酒亦同樣有影響。

「若從小有運動習慣,特別是負重運動的人骨骼密度較高,換言之,少運動的人骨骼健康亦會較差。」柳慧欣說。

別一次補充過量
成年人吸收鈣質的能力降低,例如同時服食兩塊各含五百毫克的鈣片,身體可能一次過最多只能吸收三百至五百毫克,剩餘的會隨著大便排出,過多的鈣更可能引致便秘。因此,柳慧欣鼓勵有心補充鈣質人士,應將鈣質分散在全日的飲食當中,避免集中同一時間內食用。

何時開始特別補鈣?
其實,從小開始,就需要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,尤以兒童及青少年對鈣質的要求為高。「若從小開始鈣質吸收充足,基底好,即使去到四十歲或更年期,骨質疏鬆的機會率亦會較低。」柳慧欣說。均衡飲食中一定要包含奶類或加鈣奶類代替品,青少年每日要吸收三份奶或奶類製品等高鈣食物,例如一杯奶、一杯加鈣豆漿、兩片芝士。

一般不建議普通人到四十歲時,才開始食鈣片補充鈣質,反而應該從小開始「儲骨本」。若病人經過DEXA骨質密度檢查後,確診患有骨質疏鬆症,而他們飲食上難以配合,才需要進食鈣片補充,減少骨質再度流失。但患者最好同時進行負重運動,通過訓練去重拾骨骼健康。

然而,單靠食物中的鈣質而沒有維他命D,身體吸收鈣質的能力會較弱。柳慧欣建議,「人體須依賴維他命D增加吸收鈣質,而維他命D其中一個重要來源是陽光。因此,建議大家每天最少曬太陽十五至三十分鐘。然而防曬產品中防止UVA及UVB進入皮膚的化學物質,亦會窒礙身體製造維他命D。因此,為免曬傷皮膚,最好在非日照最猛烈的時間曬太陽比較好。」

高鈣食物一覽
(以每一百克/毫升計算)
50至100毫克
低脂乳酪、菠菜、腐皮、蝦、核桃。
101至200毫克
高鈣脫脂奶、加鈣米、白菜、杏仁、綠豆、開心果。
201至500毫克
麥片、莧菜、芥蘭、豆腐、無花果。
500毫克以上
羊奶粉、髮菜、豆乾、蝦米、黑芝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