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

梁顯信醫生 - 不是非要動手術不可 椎間盤源性腰痛

梁顯信醫生 - 不是非要動手術不可 椎間盤源性腰痛




「椎間盤源性腰痛」在香港頗為普遍,不過,許多病人不知道自己正受它困擾,又或者因害怕動手術而違疾忌醫。其實,只要能及早發現,大部分病人都不需要動手術就能改善病況。

一天,一位三十多歲的男病人走進我的診所。該是年青力壯的年紀,卻像老人家一樣受腰背痛纏繞。診斷後,發現他原來患上「椎間盤源性腰痛」。這種嚴重痛症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,這位男士已非極端例子。

甚麼是椎間盤源性腰痛?
多種疾病都可以引起腰背痛,盤源性腰痛是當中較嚴重的一種,對生活可構成很大影響,就算只是坐著、站著,或者走路,也可能感到痛楚非常,部分病人甚至痛到無法下床。認識這種病症,對預防和及早診治均非常重要。

盤源性腰痛是由椎間盤退化所引起的。退化的原因可以是自然老化,也可以是創傷,例如運動受傷、扭傷或跌傷。坐骨神經痛或滑脫症惡化亦可能演變成盤源性腰痛。

年輕化趨勢
雖然老化是這個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,但近年有越來越多青年和中年人患上此症,剛才提及那位三十多歲病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醫學界也見過一些零星個案,有十多歲的少年人被診斷有椎間盤源性腰痛。芬蘭一項研究發現,二十至二十二歲的青年人當中,一半人有最少一塊椎間盤已在退化。四十歲以下的成人當中,腰痛是影響活動能力的最大健康問題,與腰痛有關的脊椎問題實不容忽視。

在所有腰痛個案當中,盤源性腰痛佔四成比例。由於病徵與很多其他疾病相近,診斷有一定難度。常用診斷方法有多種,包括X光檢查、電腦掃描、磁力共振掃描加上臨床分析、椎間盤造影檢查等等。

治療方法
不少病人不願面對脊椎問題是害怕動手術(即侵入性治療),不過,大部分患上盤源性腰痛的病人其實都不需要動手術,消炎止痛藥、物理治療、適當運動與休息,或者椎間盤內電熱療法已幫到他們,有時或者需要混合使用這些療法。若嘗試了這些方法六至十二個星期還沒有改善,醫生才會建議考慮以手術幹預。

至於需要動手術那些個案,最常見是把不正常的骨組織切除,再配合「脊椎融合術」,即是用植骨將出了問題的椎骨節固定。研究顯示,以融合術固定下腰椎骨能有效減低有關骨節的移動達八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無論採用那種治療方法,不吸煙病人比吸煙病人的康復率都要較高。避免吸煙和注意運動不但有助於整體健康,也有助預防腰背痛,即使不幸真的患上這疾病,痊癒機會也會提高。

資料提供: 香港港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梁顯信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