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

梁顯信醫生 - 不是非要動手術不可 椎間盤源性腰痛

梁顯信醫生 - 不是非要動手術不可 椎間盤源性腰痛




「椎間盤源性腰痛」在香港頗為普遍,不過,許多病人不知道自己正受它困擾,又或者因害怕動手術而違疾忌醫。其實,只要能及早發現,大部分病人都不需要動手術就能改善病況。

一天,一位三十多歲的男病人走進我的診所。該是年青力壯的年紀,卻像老人家一樣受腰背痛纏繞。診斷後,發現他原來患上「椎間盤源性腰痛」。這種嚴重痛症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,這位男士已非極端例子。

甚麼是椎間盤源性腰痛?
多種疾病都可以引起腰背痛,盤源性腰痛是當中較嚴重的一種,對生活可構成很大影響,就算只是坐著、站著,或者走路,也可能感到痛楚非常,部分病人甚至痛到無法下床。認識這種病症,對預防和及早診治均非常重要。

盤源性腰痛是由椎間盤退化所引起的。退化的原因可以是自然老化,也可以是創傷,例如運動受傷、扭傷或跌傷。坐骨神經痛或滑脫症惡化亦可能演變成盤源性腰痛。

年輕化趨勢
雖然老化是這個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,但近年有越來越多青年和中年人患上此症,剛才提及那位三十多歲病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醫學界也見過一些零星個案,有十多歲的少年人被診斷有椎間盤源性腰痛。芬蘭一項研究發現,二十至二十二歲的青年人當中,一半人有最少一塊椎間盤已在退化。四十歲以下的成人當中,腰痛是影響活動能力的最大健康問題,與腰痛有關的脊椎問題實不容忽視。

在所有腰痛個案當中,盤源性腰痛佔四成比例。由於病徵與很多其他疾病相近,診斷有一定難度。常用診斷方法有多種,包括X光檢查、電腦掃描、磁力共振掃描加上臨床分析、椎間盤造影檢查等等。

治療方法
不少病人不願面對脊椎問題是害怕動手術(即侵入性治療),不過,大部分患上盤源性腰痛的病人其實都不需要動手術,消炎止痛藥、物理治療、適當運動與休息,或者椎間盤內電熱療法已幫到他們,有時或者需要混合使用這些療法。若嘗試了這些方法六至十二個星期還沒有改善,醫生才會建議考慮以手術幹預。

至於需要動手術那些個案,最常見是把不正常的骨組織切除,再配合「脊椎融合術」,即是用植骨將出了問題的椎骨節固定。研究顯示,以融合術固定下腰椎骨能有效減低有關骨節的移動達八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無論採用那種治療方法,不吸煙病人比吸煙病人的康復率都要較高。避免吸煙和注意運動不但有助於整體健康,也有助預防腰背痛,即使不幸真的患上這疾病,痊癒機會也會提高。

資料提供: 香港港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梁顯信

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

【咖啡因過量】每天4杯黑咖啡 30歲台女患嚴重骨質疏鬆

【咖啡因過量】每天4杯黑咖啡 30歲台女患嚴重骨質疏鬆

  • 咖啡因在全球銷售額驚人,每天超過80%的成年人會喝含咖啡因成分的飲品。不過,不可不知長期大量攝入咖啡因,會令你沒「骨」氣!
  • 骨質疏鬆的問題不是年長女士獨有,七、八十後的年輕女士亦有可能發生。
  • 高雄一名30出頭的職業女性,懷疑日飲4杯黑咖啡患嚴重骨質疏鬆。

    年輕女性或有感「鈣流失;骨質鬆」,這些字眼事不關己,但很多70、80後的女性,每天鈣質的吸收並不達標。面對鈣流失遠比補充鈣質快,有機會引發骨質疏鬆症,患者會發現頸、腰及關節疼痛等問題。

    據台灣華視新聞,10月中高雄一名30出頭的女性求做健康檢查,醫生意外發現她的骨密度數值(Bone Mass Density,BMD)只有-2.7,屬嚴重骨質疏鬆,甚至有一節脊椎已變形,即所謂的「壓迫性骨折」。按骨質密度數值解讀,-1是骨質缺乏,-2.5是骨質疏鬆,-2.5以下屬嚴重骨質疏鬆,容易發生骨折。甚麼原因導致呢?女病者坦承她每天至少喝1杯黑咖啡,有時一天喝4杯也是常常發生,平日亦不留意補充鈣及缺乏運動。

    這消息不禁令視黑咖啡如「療癒飲料」的女性狂迷為之質疑,而且上班族喝黑咖啡提神亦相對普遍,不可不喝。但長期喝黑咖啡會造成鈣質流失,增加患骨鬆的風險,就此請教註冊營養師劉子欣(Celia),「咖啡因讓鈣質大量流失,是造成骨質提早衰老的主因嗎?」

    吸收太多咖啡因的確會讓鈣質流失,有可能造成骨質疏鬆。咖啡因不單在咖啡,在茶、可樂及能量飲品中亦有。另外,我們平日的飲食習慣,假如吃得太鹹(高鈉及醃漬類食物)、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也會增加鈣質流失。
    註冊營養師劉子欣

    據哈佛醫學院的數據,每天咖啡因攝取量的安全數量為200-300毫克。而世界著名醫療機構-美國梅奧醫院建議,成年人每天吸取400毫克咖啡因為上限,對於咖啡因狂迷,原來很容易就超標,以250毫升計算,大約是4杯美式黑咖啡。

    人體骨質密度30歲後開始下滑,要補鈣有何方法
    • 日常生活中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,例如牛奶、奶製品、秋葵、莧菜、蝦蛤類及鈣片等,對骨骼保健有效。
    • 富含草酸的食物,會干擾鈣質吸收,譬如菠菜、芹菜、蘆筍及朱古力等。
    • 含鐵量多的食物如紅豆、豬肝亦不宜與鈣質高的食物一同進食,因為鐵、鈣會在體內競爭,至鈣質吸收減慢。
    • 適度的戶外運動,每天15至20分鐘的「曬太陽」,陽光使身體合成維他命D,加強腸胃對鈣的吸收。


     

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

失鈣骨脆長者矮幾吋 17%人髖關骨折年內亡

失鈣骨脆長者矮幾吋 17%人髖關骨折年內亡


長者骨質急速流失,骨質疏鬆病人只要輕輕一跌,都可能出現「脆性骨折」。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指出,若不盡快針對源頭處理,病人會繼續出現多次脆性骨折,例如脊椎像威化餅般「撳扁」,長者身高矮幾吋。而一旦跌到臀部髖關節骨折,可永久影響長者活動能力,日後或需以輪椅代步。

學會會董黃仕雄表示,成年人於65至70歲期間,女性特別於收經後,身體鈣質會高速流失,骨質密度下降,出現很多小孔,輕微撞跌就可致脆性骨折。50多歲「輕老族」跌倒時最普遍是出現手腕骨折,但對活動能力影響不大,不少人看跌打捽藥了事,其實是骨質疏鬆敲響第一次警號。再不處理,脊椎可能出現壓扁,長者愈來愈矮。最嚴重的是髖關節骨折,一份本地研究指,70%髖骨折病人走動能力衰退,16.2%髖骨折病人出院後要入老人院,17.3%人更於一年內死亡。

若及早把握治療時機,口服或注射藥物都可增加骨質密度,有效預防日後再骨折。不過坊間的鈣片和高鈣奶,只能補充日常鈣質需要及減慢流失,不能回復原已流失的骨質。他提議高危50歲以上人士,若跌一跌就感到關節痛,而且持續數周,應求醫治療骨折,及檢查是否骨質疏鬆。

濕疹童亂戒蛋奶 恐骨質疏鬆

濕疹童亂戒蛋奶 恐骨質疏鬆


不少家長在子女患上濕疹後,即要求小朋友長期戒口。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一項研究發現,普遍濕疹兒童的飲食上都偏向少吃蛋、少飲牛奶,鈣質攝取量相對沒患病的兒童較低;進一步的骨質密度評分分析,有濕疹的兒童平均得分較沒患病的略低,惟統計學上並無顯著差異。但多位兒科專家均指,家長不宜要求子女盲目戒口,以鈣質為例,自小就攝取不足的話,日後或提早患骨質疏鬆症。

研究於最新一期《香港醫學雜誌》刊登。中大於2012年進行,招募114名患濕疹及需覆診的兒童,以及60名有穩定哮喘症,無濕疹或過敏症狀但需要覆診的兒童作對照組。對象年齡介乎5至15歲。研究人員統計他們的飲食習慣、營養素攝取量等,並為他們作骨質密度(BMD)的Z評分(Z score)。

研究發現,有濕疹的一組兒童,飲食習慣偏向較多豆類製品、豬肉;但較少吃雞蛋、牛奶、貝殼類海產;他們的骨質密度平均分為0.52,較對照組(0.55)為低,反映密度可能較低,但數據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。如果Z評分介乎2分至-1.9分,代表骨質密度與同齡的人沒大差異;如果低於-2.0,代表骨質密度較同齡差,理論上骨折的機會也較高。

僅5%至10%因食物致敏

研究由中大醫學兒科學系系主任梁廷勳領導。有份參與研究的該系教授韓錦倫表示,臨床上只有5%至10%的濕疹源於食物過敏,其餘大部份來自空氣致敏原,例如濕度、溫度、塵蟎,家長在未確定子女患上濕疹的原因時,不宜要求子女戒得好清。他指,研究沒有證實因濕疹戒口而導致發育有問題,但不能排除兒童因自小吸收鈣質不足,長大後提早患上骨質疏鬆的機會。

兒科專科醫生余則文認為,牛奶、蛋是較常見的致敏原,但同時含有豐富鈣質和蛋白質,建議家長即使要子女戒口,也應該讓子女從蔬果、豆腐等食品吸收身體所需營養。

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

家計會為居港年長婦女免費檢查骨質

家計會為居港年長婦女免費檢查骨質

本周五(20日)是「世界骨質疏鬆日」,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(家計會)呼籲年長女性加強關注骨質疏鬆,維持高鈣飲食、常做負重運動等。家計會現時免費為合資格的65歲或以上居港婦女提供骨質密度檢查。

獲香港公益金贊助,家計會今年起推行「根根計較」的3年計劃。凡65歲或以上的居港婦女,從未接受過「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」及「骨質疏鬆治療」,可前往家計會灣仔性與生殖健康中心見醫生及接受骨質疏鬆評估,通過評估者同日可接受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股骨和腰椎,並由醫生解釋報告及提出建議。家計會將豁免參加者的550港元骨質密度檢查費,但參加者仍需支付200港元醫生診金,若參加者確診患有骨質疏鬆症或有高骨折風險,醫生會建議其接受藥物治療,其可按標準收費於家計會跟進、檢查及治療疾病。

家計會表示,骨質疏鬆症是「無聲」疾病,可增加骨折風險,可嚴重影響年長患者生活,甚至股骨骨折會增加死亡風險。家計會指,停經婦女、較高齡婦女、父母有股骨骨折病史者、服用類固醇及芳香酶環抑制劑等藥物,以及身體質量指標(BMI)低於18.5的過輕人士均屬高危。

家計會呼籲婦女維持高鈣飲食、適度曬太陽和經常做負重運動,避免吸煙、飲酒和攝取過量咖啡因。

40歲嚴重骨質疏鬆 5分鐘骨質疏鬆症檢測方法【有片】

40歲嚴重骨質疏鬆 5分鐘骨質疏鬆症檢測方法【有片】
不少人或以為:未到中年,骨質疏鬆與我無關!其實骨質疏鬆可早於25歲後時發生,尤其長期需服用類固醇的人,需密切注意骨質密度情況和骨質疏鬆的問題。

數月前一項嶄新的骨質疏鬆症的檢測方法「超聲波定量監測儀」已引入本港,5分鐘知悉結果,去片睇睇檢查過程:

香港約有30萬女士及10萬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,為何女性比例如此高?物理治療博士、脊骨神經科醫生張婉君解說: "女士們在生育後,會流失大量鈣質。有些女士不愛曬太陽,缺乏維他命D3也影響了鈣質的吸收。"

她說尤其是亞洲女性,若屬身形矮小及瘦削者,因為她們骨架小,骨質密度相對少,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較高。

此症在女性更年期間惡化甚速,賀爾蒙變化令骨質快速流失,惟不少人都不知自己已有骨質疏鬆,待跌倒後才知問題所在。骨質疏鬆症可導致多個身體部位出現骨折,包括手腕、腰椎及髖關節。

"在街上不時見到公公婆婆寒晒背,部分是因為骨質密度不足,條脊骨下塌,很容易出現骨折。"

40歲已有嚴重骨質疏鬆
要數最年輕的骨質疏鬆症個案,她遇過一個40多歲的病人,因長年需使用類固醇,骨質密度比老人家還要差。

"病人是男士,也常做運動,但量度出來的骨質密度T值是-5.0,我起初以為是部機壞了,反覆多次檢測,數據一樣。
原來,他長年使用類固醇,以為做運動預防骨質疏鬆症已足夠,其實還有其他因素可影響到。"

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正常骨質密度T值為-1.0以上,介乎-1.0至-2.5為骨質缺乏,-2.5以下已屬骨質疏鬆症;-2.5分以下並曾出現骨折患者則屬嚴重骨質疏鬆。

補鈣還需攝取D3、K2
張婉君常被問到,要緩減骨質疏鬆問題,一把年紀攝取鈣質還有用嗎?她說是可以的,但關鍵是找對相關的鈣質營養補充劑,適當攝取維他命D3有助鈣質吸收。

而維他命K2則引導鈣質進行護骨化合作用,避免鈣質過分沉積血管,出現血管硬化、膽腎結石等不良副作用。

"曾有一個75歲的婆婆,骨質密度T值在-2.5以下,即有骨質疏鬆症,谷佢食鈣3個月,之後骨質密度有所提升。"

她強調要先了解體質,因為每個病人的骨質疏鬆情況各異,如骨質疏鬆不嚴重,毋須補充過高分量的鈣質,所以必須諮詢專業意見。

成年人維他命D3正常每天攝取量需要600IU,K2則需45mg。至於鈣質,50歲以上或更年期婦女,一天需攝取1,200mg、其他成年人則1,000mg已足夠、小朋友700mg。

"除非好喜歡吃乳製品,否則一日內難從食物中攝取足夠鈣質,一杯200毫升脫脂奶或4片白麵包才240mg鈣,因此通常都要額外補充營養補充劑。"
#我要硬骨頭 #骨質密度測試 #ECHOS #Miniomni #骨質疏鬆

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

年輕人患骨質疏鬆 或是強直脊椎炎徵兆

年輕人患骨質疏鬆 或是強直脊椎炎徵兆

骨質疏鬆多見於中年人或長者,如果年輕人患骨質疏鬆,很可能便與強直性脊椎炎(AS)有關。AS不但會令脊椎像竹節一樣融合而令人僵直,更可影響其他器官功能。有專科醫生指,市民如果持續背痛超過3個月、痛楚於運動後舒緩,但休息會加劇,便有機會患上AS,應盡早向專科醫生查詢。

AS患者的骶髂關節(即盆骨與尾龍骨之間關節)會先出現發炎,關節會因發炎而被侵蝕,發炎減退時,骨骼外圍會出現增生。經過多次發炎後,新生骨骼會融合,最終脊椎關節和腰部無法靈活運動。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郭文亮(圖)指,AS會影響患者的鈣吸收能力,同時會影響造骨和蝕骨細胞的平衡,令骨質變差,加上會影響患者活動能力,減少運動,令骨質疏鬆更嚴重;脊椎關節骨折風險亦會增加達30%。

郭文亮又指,年輕人患骨質疏鬆甚為罕見,曾有年輕女病人因骨折而接受手術,醫生於手術期間發現她的骨質非常脆弱,於是轉介風濕科醫生,最終確診為AS。他表示,由於服用消炎藥或運動均可止痛,AS患者很容易忽略病情,但脊椎融合無法逆轉,故建議有疑似病徵時應盡早求診,以免延誤病情;確診患者也應接受骨質密度檢查,盡早發現骨質疏鬆問題。

#骨質疏鬆香港 #我要硬骨頭

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

狂吞鈣片關節痛 預防骨質疏鬆請先多曬太陽

狂吞鈣片關節痛 預防骨質疏鬆請先多曬太陽

人們常說預防骨質疏鬆要補鈣,其實要保持骨骼健康,並不止鈣質吸收這麼簡單。維生素D能夠促進腸胃吸收鈣質,所以即使我們進食高鈣質食物,沒有足夠的維生素D,身體便不能有效地吸收食物中的鈣。這情況下,身體便會消耗儲存在骨骼中的鈣。長久下去,骨骼所含的鈣減少,骨質密度減低,骨頭會變得脆弱。如果在發育中的兒童或青少年身上發生,可能阻礙骨骼發展。根據香港《蘋果日報》報導,人類可以透過食物和身體自行製造去獲得維生素D。蛋黃是其中一樣含維生素D的食物,一隻中型蛋的蛋黃就含有18.3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。假如大家吃蛋丟掉蛋黃,便浪費它所含的寶貴營養素了。除了蛋黃,動物肝臟、魚肝油、全脂奶等等都含維生素D。部份食品更會額外添加維生素D,例如穀物早餐、起司等。不過從食物中攝取得來的維生素D數量有限,所以需要透過身體合成維生素D。我們的皮膚在陽光照射下,會自行合成維生素D。再經過腎臟和肝臟的轉化,它的活性提高,可以調解身體對鈣的吸收和代謝。假如長期避開陽光或留在室內環境,可能會令我們的維生素D不足,影響鈣質吸收。其實每天曬15至30分鐘太陽,已經可以令身體製造足夠的維生素D。所以適量地曬曬太陽,其實對我們的骨骼健康十分有利。我們身體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會隨年紀減退,所以部份人會透過進食補充劑來確保維生素D攝取足夠。很多鈣質補充劑都會加入維生素D的成份,使我們的身體能更好地攝取鈣質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過量攝取維生素D可能會令軟骨鈣化,導致關節痛、出現嘔吐、皮膚痕癢、疲倦等情況出現。50歲以下的成年人,每天需攝取2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,51至70歲需攝取400國際單位,而70歲以上攝取600國際單位便足夠。市面上的補充劑劑量由500至5,000國際單位不等,服用鈣片前應先向醫生或營養師查詢,切勿過量服用。

藥問101——預防骨質疏鬆

藥問︰甚麼疾病可導致骨質疏鬆?有何預防及治療方法?

解藥︰疾病、藥物、年齡、性別及生活習慣都是可以引致骨質疏鬆的因素。副甲狀腺可保持鈣平衡,當副甲狀腺過量時,便有骨質疏鬆危機;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症(甲亢)亦會有影響。此外,如有慢性腎病及使用過量類固醇,也會使骨質流失。營養不良亦可致病,如減肥過量、控制飲食不當、攝取鈣及維他命D不足,骨質也會因而流失。
 

藥物方面,控制胃酸的PPI(質子泵抑製劑)可令胃酸減少,導致鈣的攝取受影響;個別利尿藥物通過排尿,則可增加鈣的排出,都會導致骨質疏鬆。而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、過量酒精攝取及缺乏運動,也會增加風險。此外,我們年紀愈大,骨質流失風險愈高。如女性在四十五歲或之前提早停經,因女性賀爾蒙減少,骨質流失速度加快,也加大骨質疏鬆的機會。
 

如要預防骨質流失,應於年輕時攝取更多鈣質及鐵質,盡量令骨密度增加。骨密度到達頂峰便難再增加,但成年後亦要適當補充,可循做運動及曬太陽來維持骨密度。五十歲以下的成年人,每日需攝取一千毫克鈣;當到了五十歲以上,則需攝取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毫克。一般而言,可從食物入手,只要適量補充奶、豆腐、豆奶、波菜、西蘭花、芝士或加鈣橙汁即可。
 

治療骨質疏鬆的方法之一為補鈣。但如果是慢性腎病患者,補鈣時要小心, 須在醫生監管下進行補鈣。更年期後,女性、長者或要長期服用激素(皮質醇)的人士,則要補充鈣片及維他命D。由於每次腸胃只可吸收五百至六百毫克鈣,體內鈣質過低時,每天應分開幾次服用,才可提高攝取量。 維他命D配合鈣片一起服用,可有助鈣由腸胃吸收。

(鳴謝: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周睿博士)

香港病人組織聯盟及

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25周年

藥物安全專題系列